教育综合体主题的最后一期文章了,这一期我想和各人聊一聊教育综合体的营业运营模式。详细些说,就是一家综合体究竟服务的谁?提供的什么服务?以及赚的什么钱。这两年,考察交流了不少教育综合体。做的好的不说了,做的欠好的,许多在根子上就是在这方面出了“结构性”的问题。
近年来,随着种种“PPT商业模式”的普及,各人对种种“大词儿”(如“平台”、“生态”、“倾覆”、“重新界说”)等等有些审美疲劳。但在教育综合体的商业场景里,真的要有些“平台头脑”。这里的“平台”可以作为一个商业术语明确:需要同时服务不止一类用户,且种种用户间会爆发营业关系。
第一类要服务的用户是终端消耗者,即C端,大大都商业综合体的做法就是在一些热门时间做做活动,发发微信文章,聊表心意。 横竖商户岂论生意优劣,租金都是要交的,意思到了就OK。 这真的不敷,在用户的服务上,需要做到:
l 标准版(V1.0):凭证教育行业的特征,能整合各商户机构,设计合适的营销导流活动;有专业的自媒体团队;建设自有的用户社群。
l 专业版(V2.0):在v1.0的基础上,可以走出去,在外部(如周边社区、写字楼等)建设营销导流触点(如社区家长课堂等);对用户社群,建设导流、沉淀、转换、挖掘各阶段的系统性社群营销管理要领。
l 豪华版(V3.0):在v2.0的基础上,建设自己的会员系统,直接会员充值,可用来消耗各商户机构的产品及服务。同时提供种种增值的会员服务。
需要说明的是,这里并不是“版本”越高越好,若是真的做到v3.0,基本就把商业模式从地产属性转到一个深度的营业属性了,不推荐地产项目做这么深入。但v1.0版本基本已经是个标配,除非真的是区域位置特殊优越的项目,照旧要起劲抵达的,不然很难把教育综合体运营好。V2.0是可以起劲够一够的,这个版本推荐一个优异的商业地产项目运营团队能起劲做到,这是目今都会更新大情形下,商业项目运营的一个一定趋势,纵然做其他主题的地产,大逻辑也是一样的。这里再次推荐一下儿上海的1088广场,这方面做的很是有代表性,有兴趣的朋侪可以已往多考察交流。
这里最有挑战的是两个地方。第一、古板的商业地产运营团队并没有做类似市场、营销、运营事情的能力结构。但这方面着实很好解决,组建合适的团队(多是市场上较量成熟的岗位)即可。要害照旧第二个缘故原由:缺乏这方面的动力,由于投入这些本钱,着实不知道能带来什么直接的价值。
NO.2 商户机构
以是,我们需要更多的讨论下“平台”上第二类要服务的用户:商户机构,即B端(大大都为教育亲子机构)。综合体对商户的服务方法直接关联与其的合作方和利益分派方法。
l 方法1:纯租赁。也是商业地产项目最常见的方法。这里的要害是能否通过上述的对C端用户的服务。建设足够的市场导流能力及用户资源,并以此爆发租金溢价。这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证实。一个较量好的方法是通过市场营销活动,约请潜在的商户加入提供内容,以此证实自己的市场能力。虽然,条件是自己真有这方面的能力。
l 方法2:纯自营,即内里的商业项目都由自己的团队来现实运营。但这样,基本就不再是一个地产项目,而是一个包办一些商业元素的多学科教育项目。对运营及本钱的压力都很重,不推荐地产项目云云操作。
l 方法3:联营,即综合体不要房租或少少房租,主要通过服务和资源与教育机构分成,通常是综合体提供房租和营销。这种方法看上去很美,但实践起来着实难度最大(某些方面来说甚至大于自营),看到许多较量“有野心”和“有想法”的教育综合体都摔倒在这个“大坑”里。这里有几个问题:
1)责任界线与价值评估:综合体提供物业很好对价,周边的房租,物业和环创的情形很容易有个相对客观的价值评估。对机构来说,房租通常的本钱结构也较量牢靠,以是这方面问题不大。营销层面就较量难以评估了,关于一次招生来说,有用线索、到店、试听课、后续销售跟进等配合组成一次销售流程。显然,综合体作为一个平台,在内里起到的价值一定保存但很难详细量化。
2)分成比例:由于上述的问题,详细的分成比例也很难有个明确的标准。通常从5:5到2:8都有人在实验。但着实这方面还不是最大的问题。
3)对账及结算:最大的问题是对账及结算。首先由于行业特征,教育通常都是在教学前一次收取长时间的学费(通常半年到一年居多)。那问题来了,综合体也要在最初就一次性分派响应的流水吗?理论上说,这时间虽然学费已经交到机构手里,但在真实消课前,这都是机构的“债务”而不是“收入”。一方面后续很有可能爆发退费问题,另一方面机构(尤其是新开业的机构)也由于自身的生长无法一下子肩负这部分分成。而若是按真实的消课(凭证学生现实的上课情形)来分派,那对账的难度会很是大。
这里尚有一个要害问题是:现金流的历程,是先到谁的口袋里,即谁分钱给谁。若是先进入到综合体(除非通过一些收单系统,在现实使用场景上“看上去”钱照旧友给各自的机构),并且综合体还打造统一的品牌。那按中国消耗者的消耗习惯(谁收钱谁认真),后续一切机构服务上的问题都需要综合体来解决(甚至背锅),这显然有谋划危害。并且品牌教育通常都有自己的现金流管理系统,既不肯,客观上也很难与综合体的现金流系统买通。而若是是机构先收钱,再分成给综合体。现实操作上显然对账和实现的难度都极大。
虽然,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步伐。许多综合体也在做种种各样的实验,但阻止到现在为止,接纳联营模式做的很乐成且能复制的案例现实上极为少见。
这里,关于商业地产项目来说,我的建议是租金为主,设置很少的分成。这里分成的主要目的是:1、更容易和各商家毗连成一个利益配合体,便于一样平常营销和运营历程中最大化的协同。2、综合体能更多的把控与相识终端用户,在提供更好的服务的同时,也能建设有用的生意闭环,挖掘更多的变现路径。在操作上,最好能:
l 通过一些信息化系统,由综合体来统一收费,但使用场景上给消耗者的感受是交钱到各自的机构。
l 分成比例极小,且比例连年降低(首年8%左右,三年左右降低为0%),同时租金连年提升。
现实上,若是谋划情形正常,随着谋划时间的增添,教育机构在招生方面临综合体的依赖会越来越低。而同时迁址的本钱会越来越高,以是关于一个商业地产项目,最终的运营收益主要照旧应该来自于通过服务爆发的租金溢价。同时可多探索直接面向C端消耗者的增值服务或商品销售,作为增补营业收益。
到这里,教育综合体的系列文章就暂时告一段落,接待有兴趣的朋侪继续与我相同交流。
获取更多干货、答疑及加入官方微信群,接待添加产城生长事业部官方助理微信号:hjccfz
微信号 : 凯时官方娱乐产城生长事业部
扫一扫
关注我们
地址:北京市向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
邮编:100101
联系电话:010-84108866(总机)
营业咨询:400-093-2688(免话费直拨)